《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九游会棋牌
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摘要
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一核四层四翼”,其中:“一核”为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个以价值为引领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指南。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命题理念。
正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经过3年系统而规范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高考评价体系,作为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高考评价体系将发挥高考在人才培养中的“指挥棒”作用,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起到积极作用。
一、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
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一核四层四翼”,其中:“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这3个部分的内容既突出重点,又有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图1)。在此基础上,高考评价体系还包括考查载体,即实现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试题情境。
1.“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考试招生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高考是重要的考试招生制度,要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才能确保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方向不偏倚、不走弯路、不发生误导。
立德树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务。高考作为最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必须牢记为国育人的初心,坚守为国育才的立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内容在考试中的要求,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彰显高考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作用。
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高考为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符合要求的学生,其选拔水平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乃至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要围绕科学选才、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进一步探索完善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使选拔标准更全面,方式更科学。通过不断完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保证考试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保证试题有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从而保证不同水平、各有所长的学生得到良好区分,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和分流。
引导教学是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需求,也是高利害考试必然的反拨功能。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充分考虑高中教育教学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挥考试的正面导向作用;要处理好考试和教学的关系,通过优化试卷结构,创新试题设计,降低大量刷题、机械训练的收益,助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2.“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4个维度的考查内容,突破了以往仅从知识和能力2个维度考查的理念。
核心价值是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思想方法的综合体现,是学生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考查内容的提出,是为了更加鲜明地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核心价值在“四层”考查内容中处于首要位置,其他3个维度均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将核心价值分解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见图2),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
学科素养是学生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有效地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高考中的学科素养融汇国家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要求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中的素养内涵,通过理论逻辑分析与实证调研结果,构建了适合在考试中进行表达和测量的内容,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见图3),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和思维方法。
关键能力是学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关键能力是支撑个体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是发展学科素养、培育核心价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基于学科素养导向,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实际,确定了符合考试评价规律的3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一是以认识世界为核心的知识获取能力群,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操作能力群,三是涵盖了各种关键思维能力的思维认知能力群。
必备知识是学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构成。
作为有机整体,“四层”考查内容之间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关系:核心价值是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中体现出的正确方向、正确价值观、正确方法论、健康的情感态度;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是在复杂情境中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关键能力是以必备知识的学习探究为载体,表现为对必备知识的运用,是形成学科素养的必要前提;必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在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行考查时,必然涉及对必备知识的考查。
3.“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对人才选拔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基础性主要包括学科内容的基本性与通用性、问题情境的典型性。高考命题的基础性,要求以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中最基本的问题情境作为任务创设与知识能力运用的载体,考查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的掌握和应用程度。
综合性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要求,不仅针对学科内容,还包括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从学科内容选择的角度看,综合性要求以多项相互关联活动的复杂问题情境作为载体,能够反映学科知识、能力内部的整合及其综合运用,考查对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整合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水平。
应用性是高考命题的显性要求。学以致用是学习的重要目标。高考命题的应用性,要求试题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情境为载体,联系国家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考查学生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性是高考选拔功能的体现。高考具有选拔创新人才的使命,为此,必须加强与创新密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比如独立思考、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积极主动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高考命题的创新性,要求创设合理问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考查学生在新颖的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命题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理念。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
1.高考评价体系以价值为引领
高考评价体系坚持以价值为引领,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第一,立德树人在高考核心功能中被列为首位。高考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确立为高考的根本任务,无论是为高校选拔学生,还是引导中学教育教学,都要以德为先,从而确保高考方向正确,发挥教育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第二,核心价值在“四层”考查内容中被列为首位。高考评价体系确定4个维度的考查内容,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均需要以正确的核心价值为引领,各学科在制定命题标准时,也需要根据学科特点,确立与学科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考查内容。
2.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个有机体
高考评价体系是由“一核”“四层”“四翼”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整体性。“一核”“四层”“四翼”是一个整体,三者彼此联系、协调一致,但非简单相加,而是强调三者共同发挥作用。“一核”是总体目标,“四层”围绕“一核”目标并遵循“四翼”要求进行设计,“四翼”对“四层”内容和呈现方式提出具体要求,确保“一核”目标的实现。第二,层次性。“一核”“四层”“四翼”虽然相互联系,但又彼此独立;“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四层”“四翼”是实现“一核”的具体路径。第三,稳定性。高考评价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响应国家选才需求,呼应人们对美好教育的向往,借鉴国内外先进测量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坚实理论支撑,并经过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决定了高考评价体系具有稳定性。第四,适应性。高考评价体系的整体架构具有稳定性,但具体内容会根据外界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灵活的策略更好地实现高考功能。
3.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手段具有科学性
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遵循正确的方向、路径、方法和程序,以确保评价导向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在研制方向上,高考评价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基本遵循,以《实施意见》为政策依据,以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考查依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游与下游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与学科内容深度融合,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在研制路径上,高考评价体系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及评价测量领域的研究成果,既体现达标意识,衔接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接其内容范围,符合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又具有前瞻意识,衔接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依据高校选才需求,充分考虑各类高校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在研制方法上,采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秉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理论的原则,确保高考评价体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第四,在研制程序上,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制过程,不仅多轮征询各方面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完善,而且命制了试题,在全国多省市进行多轮试测,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
4.高考评价体系的评价理念和模式具有创新性
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在教育功能上,实现由单一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以往高考注重基于智育评价的人才选拔,对立德树人体现不够,与素质教育衔接不足;高考评价体系从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出发,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评价体系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机制性设计,实现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从而落实“维护和增强高考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的要求。第二,在评价理念上,实现由传统的“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考的评价理念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当下,基于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明确、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教育测评理论的发展,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评价新理念,并经实证检验,证明其操作的可行性。第三,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即考生素质的达成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并创设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形成集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为一体的多维立体评价模式。
三、高考评价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一核”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的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统领作用,决定高考的前行方向和价值取向;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是高考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手段。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功能机制,体现了高考在教育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一核”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2.“四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高考评价体系“四层”考查内容之间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关系:核心价值位于最上层,是引领其他层次考查内容的总航标;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是在复杂情境中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运用,是关键连接层,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导,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以必备知识的学习探究为载体培养的,表现为对必备知识的运用,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是形成学科素养的必要前提;必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在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进行考查时,必然涉及对必备知识的考查。综合上述特征,“四层”考查内容之间的关系结构如图5所示。
3.“四翼”与“四层”之间的关系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是连接“四层”与高考命题实践的纽带。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四翼”实现对“四层”的有效考查,也可通过“四翼”对高考试题质量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四翼”不仅是评价学生素质高低的基本维度,而且是评价试题质量优劣的基本指标。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将“四翼”考查要求与“四层”考查内容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对考生素质的评价。
高考评价体系既是理论体系,其构建始于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是素质教育要求在高考中的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也是实践指南,为高考命题、考试评价提供依据。
原文刊载于《中国考试》2019年第12期第7—12页。